紧扣产业发展需要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我校创建于197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省职教重点建设项目“示范性学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直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坚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有效地服务了经济建设。我们的做法是:
一、对接产业需求,改造、调整专业
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产业振兴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结合怀化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怀化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我校通过改造旧的专业,开发新的专业,逐步构建与怀化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形成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多媒体制作、服装制作与营销五个重点专业为主干并辐射加工制造、电工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的四大类专业群,确保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急需人才。目前,电器运行与控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两个专业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随着怀化林木、电力、矿产、食品、纺织产业的发展,我校将进一步努力开发新的专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以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合适的技能人才。
由于学校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紧缺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近三年来,学校招生注册人数年均达到1700余人,毕业生受到三一重工、湖南火电、金大地、 欧姆龙、中国龙工、天马微等省内外知名企业重用。
二、对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根据行业、产业对岗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我校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力度。
一是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格。根据我国已经整体上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培养层次上由创办初期只培养初、中级技工,到学校2010年成功升格高级技工学校,以培养中、高级技工及技师为教育培养目标,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不断提升。学校从2005年开设电工高级技工班,到2010年发展到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计算机应用等4个高级技工专业,2011年开设维修电工预备技师专业,学校高级技工、技师班学生比例达到45%以上,逐步形成了以培养中高级技工、技师为主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既提高了怀化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又对接了产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是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校通过创建校办企业“怀化汽车配件厂”,推进工学结合。 在有生产任务的时候,数控加工专业和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将调整教学,安排学生并在老师带领下参加生产服务与实训,实现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校办企业创造了每年100多万元的产值。第二,学校通过引企入校,构建生产、教学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推进工学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确立服装专业引进一家企业到学校,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我校无偿提供500平米的厂房并保证水电接通供企业使用,企业把近50万元的设备投放到学校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相衔接,按照企业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突出培养。第三,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开设以企业冠名的“准员工”班,开展“订单培养”;学校已与怀化本地金大地材料股份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三一重工、中国农工、天马微电子、中达公司等区外企业开展冠名班培养,签订了订单培养合同,第四,与怀化市工业园区等30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或职工培训等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进行专业教学合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多媒体制作、焊接加工等专业均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训实行分阶段“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强化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三是改革技能人才教学模式。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模块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使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更贴切。围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学校组织各学科带头人对不同专业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创立了多项专业教学模块。在模块式教学的推动下,学生一边学操作,一边学理论,大大提高了技能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其中《可编程与控制技术》、《3DMAX室内装潢设计》课程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学校近三年来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提质改造教学环境,更新添置实训设备,主干专业建成了多功能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实现了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为主要方式的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四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了一支适应现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制度和建设规划,通过选送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或顶岗实习,还将数控模具专业老师送到德国培训;此外,还从企业引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从而形成了专、兼职教师217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省级技能鉴定员13人,既是理论教师又是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双师型教师76人。
由于学校在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技能鉴定中,中、高级技工合格率达到98%以上;学生参加市、省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我校学生分别获省技能大赛“中职时尚休闲女上衣CAD板型制作与缝制”项目二等奖、“中职数控车”项目三等奖、“中职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2011年在省技能大赛中,我校7名参赛选手分别在电气安装与维修、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会计实务等五个专业工种夺得了二等奖、三等奖,是我市中职学校获奖专业最多的学校,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光彩,为怀化中等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充分展示了我校紧扣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取得的良好成绩。
三、对接工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使学生在求学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是加强内涵建设,贯彻执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学校自2005年就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文件,加强教育教学服务过程的控制,学校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我校是怀化最早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运行也使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是学校引进企业“5S”现场管理模式,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5S规范》、《实习训练5S管理标准》,严格按企业生产现场对人员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卫生习惯,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实现了学生行为与企业员工在要求上的对接,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的内涵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在实训教学中,将“5S”管理落实在班前训话、工具使用和工件摆放、课后整理与清洁等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5S”内涵,学生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5S”内化成学生自觉行动,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有效就业、高薪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是湖南省第一家在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5S”现场管理模式的学校,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推进,现已经发展为实施“6S”现场管理模式,实施“5S”现场管理模式的经验在《中等职业教育》杂志上推介,在2011年湖南省中职德育工作年会上获得与会专家好评。
四、对接企业以及社会需求,大力开展社会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培养,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与职业生涯的教育,也是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还是面向有提高生活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为此,我校对接企业以及社会需求,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学校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省直定点机构、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职教资源,面向企业、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退转军人职业能力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服务,培训规模达到年均3186人。在针对性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服务中,一方面,学校作为怀化市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通过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全市企业开展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积极构建“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培训机制;另一方面,将企业生产实际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学有所用。在培训过程中,考虑到企业的生产实际,对培训人员集中的企业,将部分实训设备带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得到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充分肯定。(周子仪)